前言:
鄭和下西洋留下輝煌的事蹟,經英國業餘學者孟席斯著書指出,鄭
和首先發現新大陸及環繞全球。但是台灣與中國學者齊駁斥,這是
一個明顯的錯誤推論。然而孟席斯所獲知在世界各地蒐集的中國文
物資訊,說明得很清楚,是可以確認的。那麼,在世界各地的中國
文物是如何傳遞出去的呢?這才是今日我們必須追尋的真相。
鄭和下西洋 留下輝煌事蹟
永樂三年(1405年)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揭開
鄭和七下西洋的序幕。
鄭和出使西洋的人員,主要包括水手、官兵、採辦、工匠、醫生、
翻譯等近兩萬八千多人。根據明史記載,寶船最大者長44丈(約140
公尺)、寬18丈(約57公尺)。九桅十二帆,十六櫓至二十櫓,舵重
四千八餘公斤,共有62艘。中者長37丈,寬15丈,其餘中小船隻還
有百餘艘。並且以歷史古航道測深及艦隊泊駐的港深資料,來推測
寶船吃水為八公尺。據說,1957年5月在南京下關三叉河明寶船廠
遺址發現巨型舵杆,全長11公尺。經測算這支舵高度應有六公尺多
,可作為上述寶船大小記載的實物證明。
鄭和前三次下西洋主要到達今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
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及南亞的印度等國沿海地區。
鄭和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遠航,最遠航行至非洲東海岸。鄭和歷經
艱險,在廿八年(1405年至1433年)航海生涯中到達東南亞、南亞
、伊朗、阿拉伯、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共卅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船隊滿載絲綢、瓷器、金銀、銅鐵、布匹等物從今江蘇太倉瀏
河鎮(古稱劉家港)出發,經福建,廣東到達占城(今越南中部)
、爪哇、舊港(今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巨港)、錫蘭(今斯里蘭卡)
、古里(今印度)等地。船隊每到一個國家,鄭和都以中國使者身
分登上海岸進行訪問,向他們頒賜錦綺紗羅、瓷器、金銀等禮品。
鄭和船隊航行到錫蘭時,今天的可倫坡只是個小海港。當時錫蘭科
提王國的首都就在這裡。鄭和登上錫蘭海岸,當地官員、僧侶、商
人(包括中國商人)在碼頭歡迎中國船隊到來。鄭和對錫蘭佛寺進
行布施,並立下碑記。鄭和第六次出使,曾到榜葛刺(今孟加拉)
訪問。榜葛刺國王帶著官員及迎賓禮儀用品,騎著馬,列隊歡迎鄭
和上岸。鄭和宣讀明成祖詔書,國王拜接,並叩頭謝恩。鄭和第七
次下西洋時,還特地到回教聖地麥加朝聖。
英業餘學者孟席斯著書稱 鄭和首先發現新大陸及環繞全球
2002年11月4日,英國65歲的退休潛艦指揮官孟席斯(Gavin Menzi
es)發表一部顛覆世界航海史的新書--《一四二一年:中國發現世
界》(1421--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指稱中
國探險家「鄭和」,在十五世紀中期已發現世界上大部分陸地,並
環繞全球。在麥哲倫尚未出生的60年前,鄭和的艦隊即已駛過麥哲
倫海峽,也比葡萄牙航海家達伽瑪早七十多年繞過好望角,比麥哲
倫早一百年繞行世界一周,比歐洲人登陸非洲早了數十年,比哥倫
布早71年發現美洲新大陸,也比英國庫克船長發現澳洲早了350年
,並一度航海到南極附近,也發現了南極和南極的南設特蘭島。因
此廿三個國家的歷史可能從此改寫。
孟席斯1937年出生於中國,畢生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務,因職務之便
足跡遍歷全球不知多少遍,為了撰寫該書,窮十五年之功,根據史
書記載和古地圖的標示,到過鄭和下西洋時所率艦隊經過的每一個
地方,遍歷一百二十多個國家,查考了九百多個世界各地博物館的
文獻史料。依據他所發現的海圖、古代器物和考古研究,撰寫成書
。
孟席斯利用他的天文航海學知識,發現中國人利用明亮的老人星導
航,航行路線非常接近南極。他確定鄭和的航行緯度後,繼續尋求
文獻和考古學證據以證明鄭和實際上確曾繞地球航行一周。他認為
鄭和船隊是世界上最先測定經緯度並應用於航海上的前驅。他考據
鄭和艦隊也比約翰.哈里遜(John Harrison)在1735年因製作航
海天文鐘而能測定地球精確經度提早三百年就有這種技術。
孟席斯認為世上很少有人知道中國船隊環球航行,因為鄭和船隊七
次航海回到中國後,大多數紀錄資料雖已銷毀,仍有少數星座圖和
地圖經由外國人而流散到海外。他認為達伽瑪、麥哲倫和庫克在他
們各自的海上探險活動裡,都曾使用過這類地圖,而這些地圖至今
仍散見於世界各地的圖書館。這些地圖都是複製當時葡萄牙國王秘
密收藏、現已不見蹤影的世界地圖,而這份世界地圖又是根據中國
船隊帶回來的數據繪製的。這份地圖上還有一段中世紀腓尼基文字
,內容是一次在1420年繞過好望角前往西非外海維德角群島的航程
,地圖上畫了一艘中國帆船。
根據孟席斯的考據及推算,鄭和船隊第六次下西洋於1421年3月出
發,鄭和率領屬下的太監紅寶、周滿、周文和楊青,8月已繞過南
非的好望角,然後周文的艦隊駛向北美,11月26日這支艦隊到了西
印度群島和波多黎各附近的海域;中國水手不僅抵達美洲,還在美
洲居住,影響當地的文化和農業。周滿的艦隊則航向南美,紅寶艦
隊經過非洲的維德角後,三週即到達巴西,然後繼續駛向南極,據
說曾到過現今英屬的福克蘭島。證明美洲,乃至澳洲、南極等地確
是中國人最先發現。
孟席斯還從DNA鑑定美洲印地安人的方式著手,證明他們和中國人
有血緣的關係,甚至是鄭和水手的後裔。據他說,在他的書付梓後
,DNA發現南美的印第安人有種中國人特有的皮膚病。
他更大膽的論斷,鄭和的水手到過現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羅德島
。當地的土著根本就是這些水手與鄭和艦隊隨船「慰安婦」所生的
後代,而羅德島上仍存的圓形塔建築,則是中國人所造。
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圖書館裡,就發現了一幅1424年由威尼斯製
圖家皮奇卡諾所繪的輿地圖,這幅圖在西大西洋上繪有四個小島,
其中兩個島分別叫Amtlilia和Salavazes,和現在的世界地圖比對
下,即發現Amtililia乃是今天的波多黎各,而Salavazes則是西印
度群島的瓜得路波,這表明在1424年皮奇卡諾製圖時,波多黎各等
美洲地帶已為人知或被發現,因此才能出現在地圖上,這比哥倫布
發現以上島嶼早了68年。
在哥倫布之前另有一份1428年份的世界地圖,這是葡萄牙王子唐彼
得從威尼斯帶回來的,這幅圖己顯示後來才發現的麥哲倫海峽及合
恩角附近的Tierra Del Fuego地方稱之為「龍尾」。這「龍尾」的
名稱是頗耐人尋味的,大概只有中國人才會取這樣的名字,從地形
上看,Tirra Del Fuego位於阿根廷的最南端,看起來確實像龍的
尾巴,孟席斯甚至說,智利的國名可能是中國直隸(今河北省)的
音譯,這就更玄了。
孟席斯在威尼斯作研究時發現一個1459年的平面球形圖,其中便已
包括南非洲和好望角,而好望角作為水路通道卻是直到1497年時才
被達伽瑪所「發現」。這個球形圖上也有中世紀腓尼基人的海路記
載和一個中國人舊器物的圖畫。按照孟席斯的研究,歐洲人如皮奇
卡諾或是法拉.茂如1459年所繪的圖,都是根據鄭和艦隊在1421年
探測所得的成果。
1970年,前海軍總司令葉昌桐任南陽艦艦長時,奉派到西澳參加庫
克船長發現澳洲二百年紀念活動,就發現當地報紙就有報導提及可
能是中國人最早發現澳洲。葉昌桐說,當時的報導中提出三項證據
,一是一位英國傳道士日記中提及,他曾在參觀北京故宮時,看到
一個鄭和送給明成祖的瓷盤,繪有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其中竟有澳
洲地圖。可惜這個瓷盤在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後就失蹤了,不過這名
傳道士的日記還保留在英國博物館中。二是北澳達爾文附近的原住
民保護區內,有一小山上有一座廟,竟供奉一泥塑神像,與中國廟
宇供奉的神像很像,當地土著並沒有這種塑造神像的技術,可能是
中國人留下來的神像。三則是澳洲考古學家曾在南澳海邊發現古代
大帆船的殘骸,帆船外觀類似鄭和的寶船。
鄭和發現新大陸及環繞全球? 台灣與中國學者齊駁斥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信雄說,學術界研究鄭和航海依據有三:一
是追隨鄭和的三名部屬所寫的遊記;二是記載明朝皇帝行政記錄的
《明實錄》;三是出土的十件左右石碑;這三方面史料把鄭和七度
航海所到之處記載得清清楚楚,並沒有到過美洲的記載。
國內鑽研東西交通史、中國海洋發展史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和認
為不可能。他提出一個最根本的質疑:當年哥倫布是為了前往東方
而意外「發現」美洲,但鄭和為什麼要前往美洲?從海洋史、經濟
史研究鄭和下西洋的中央研究院台史所、經濟所合聘研究員陳國棟
表示,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求外國朝貢及貿易(主要是胡
椒和一種叫「蘇木」的紅色棉布染料),當時中國的西洋航線終點
只到印度西海岸,鄭和本人則大都在中途點-麻六甲坐鎮指揮。陳
國棟說,鄭和船隊是在孟加拉看到長頸鹿(即中國所稱的吉祥野獸
「麒麟」,在明朝是貴重禮物),獲知長頸鹿原鄉在今非洲肯亞,
於是派分遣隊前往肯亞尋找,但最遠就到非洲東岸,絕不可能再繞
過非洲南端前往美洲。
對此北京大學一名歷史學者直言,「這簡直太瘋狂了」,他們絕對
無法接受孟席斯的理論。大陸專門紀念和研究鄭和的「鄭和協會」
也批評,「胡說八道」。另一名北京大學的考古學家表示,對於古
代中國人的遷移,他已經研究了二十年,但他從未找到確切的證據
,證明中國人曾移居到美洲大陸,談到孟席斯的言論,他說,「這
不是科學,它是科幻小說。」
還有不少學者,也對孟席斯的說法持強烈保留態度,這些人質疑,
鄭和的木製船隊無法在大西洋的暴風雨中存活下來,有些人則說,
歐洲人和中國人製作地圖的方式完全不同,兩者幾乎無法相容。可
知孟席斯的鄭和發現新大陸及環繞全球之說,是一個錯誤的推論。
鄭和之前已有中國文物散布世界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