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美國參議院發表「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報告」,食物與疾病的因果關係開始受到重視。很多健康機構與團體基於自然法則的 生命科學理論提出三個口號: 1) 植物性食物 (plant food) 2) 全植物食物 (Whole food) 3 ) 生食 (raw food) 。
酵素營養產品是腸內菌體的益菌,具有使腸內細菌正常化的作用,能活化胃腸內酵素,補助消化活動。腸內細菌之平衡很重要,如果壞菌增加 就會放出臭屁 、排出惡臭大便。如果加上長期便秘,癌症就會上身!
整個小腸有如海葵一般的腸絨毛叢生。小腸長約6-7公尺,內腔存有3千萬根腸絨毛。毎根絨毛各存有5千個營養吸收細胞。因此,整各小腸有1500億個營養吸收細胞。而人體的腸道存在著只少100兆個細菌。其中有好菌與壞菌,腸內微生物的平衡對健康是非常重要。 疾病來自腸胃的腐敗是有道理的。長期到醫院看病的慢性病患者絕大部分腸胃功能都很差!
現代人工作忙碌,大多外食,吃的 是垃圾食物或加工食物,2002年5月 英國食品標準局(FSA)發表研究結果,說明生的 洋芋片不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酸胺」,但是炸過的 洋芋片終究會產出這種致癌物,一包市面上之洋芋片所含的 「丙烯醯酸胺」竟是WHO 標準的 500倍。炸薯條則高達1000倍!其原因是氧化油(過氧化脂質)。
酵素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其功能是分解食物,目前在人體裡已經被發現有幾千種酵素,到底有多少種酵素?沒有人知道。1752年科學家就發現一種物質可以溶解肉類,1785年蛋白酶發現 1833年澱粉酶被發現。酵素這個名稱始於19世紀末 英文是enzyme 意思是「在酵母中的東西」,這是1872年由居尼所提出來。酵素在水中會活化,在接近中性的 PH值 攝氏37度時 反應最活潑。在攝氏48度以上就會被破壞。體內酵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如何維持足夠的酵素是抗衰老的要件。
很多研究機構都證實蛋白質碎片分子會引起疾病。幾年前在英國所引起的 狂牛症就是因為吃了含有動物骨粉的 飼料後,無法分解這些動物蛋白質而至一些碎片經血流進入牛腦內而引發狂牛症。有一種腸病稱為腸漏症,就是因為腸細胞不正常無法有效分解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使一些碎片經腸道而進入人體導致各種疾病,尤其是過敏,自體免疫 以及癌症等慢性病。
反芻動物不會分泌消化酵素: 牛羊有四個胃,只有最小的胃會分泌酵素,其他三個胃是前胃,主要是磨碎食物,等到第四個小胃才開始分解食物。海中最大的哺乳類鯨魚有兩個胃,但是卻不會分泌酵素,而是完全利用食物裡的外來酵素。人類的胃上部分也不分分泌酵素而是在下部分才分泌。
如何增加酵素:
1) 多吃新鮮蔬果,尤其是全食物吃法,生機吃法。可利用好的調理機來製作。
2) 補充生物科技的酵素 ,如AT細胞食物的2號 氧之泉,即含有38種酵素。
3) 可補 鎂鈣礦物質,如ATP 3 號 鎂鈣方程式或過氧化鎂。
4) 可食用海藻來補充酵素與亞麻仁油酸,礦物質
|